泓辰材料被列為下一世代鋰電池正極材料成長最快速材料,將在2027年市占18%,2030年突破25%
全球最大國際調研及管理顧問公司[麥肯錫]2月底於日本能源展發表
[磷酸錳鐵鋰LMFP]
被列為下一世代鋰電池正極材料成長最快速材料,將在2027年市占18%,2030年突破25%
3/5 泓辰材料迎來台大EiMBA、EMBA、台復班的學長姐來訪,一探自製投入13年研發鋰電池正極材料LMFP大廠[泓辰材料]
參訪
LMFP第四代GT客制化配方技術
2500噸全自動化生產線設備
自製智慧數位孿生戰情中心
PS.
根據麥肯錫報告2022年全球鋰電池產能約700GWh,若是每G需求至少1500噸正極材料,整體約100萬噸
2030年約4700GWh產能,將高達600萬噸正極材料
若以麥肯錫的統計2030年25%市占,將需求至少150萬噸的LMFP,以目前每公斤約18-20美金報價,將高達7000億台幣/年,需求產值
全球鋰電池市場趨勢
鋰電池市場趨勢與台灣機會
文 ◆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新興產業策略與發展博士 黃騰頤
鋰電池在未來五年內將保持快速成長,未來十年內,鋰電池還能主宰整個電池市場。台灣鋰 電池供應鏈的市場發展與全球一致,但產品發展速度已經落後,要盡快趕上,才可能在藍海市場上爭取一席之地。
依據麥肯錫顧問公司( M c K i n s e y & Company)與全球電池聯盟(Global Battery Alliance)合作在2022年進行的市場調查,預 估2022年到2030年鋰電池的市場將由2022 年的700GWh約當量成長到4,700 GWh約當 量,產品市值將達4000億美元,年增率達到 33%,比起2019年相同的市調,整體預估調 高了8%。
若以地區別來分,主要成長區域依次為中國、歐洲與美國。因為中國已經有相當成 熟的鋰電池供應鏈,占著極大優勢,預估到 2025年,中國將佔有鋰電池市場的45%;到 2030年,中國仍將佔有鋰電池市場40%的份 額,歐美的急起直追,將有最大的成長率。 以應用別來分,主要的成長是以汽車、儲能 系統(Stationary Storage)、消費電子產品, 詳如圖一。鋰電池市場主要推動力是通過更 廣泛的能源轉型與電動交通工具,來減少氣 候變化的迫切壓力。
雖然全球市場的需求增加快速,但在潛在 的限制與挑戰也可能限制整體供應了運作, 從原材料的礦源探勘、開採、精煉、電芯生 產、組裝、使用及電池回收過程中所造成的 環境污染、社會問題與供應鏈個環節的治理 與透明化,都是整體供應廠的重要思考課 題。
全球鋰電池市場一片叫好聲,回過頭來, 台灣的廠商、供應鏈能否在這一波獲得發展 呢?台灣的鋰電池供應鏈,大致分為上、 中、下游。上游是原材料,包含:正極材 料、負極材料、隔離膜與電解液;中游則是 以電池芯、電池模組;下游則是電池組與電 池應用。台灣市場的參與者如圖二。
雖然供應鏈看起來也完整,但是上、中游 的廠商,規模與其他地區的廠商比較,規模 偏小,很難有量產與成本優勢。下游的具規 模的廠商偏重在消費者,工業級儲能系統的 廠商,產品較成熟的首屈一指的是台達電。
台灣鋰電池產業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應用市 場的規模太小、技術不夠成熟,限制了上游 的產品研發與產出。台灣本土電池應用市場 胃納量有限,幾十億台幣的資金設起的電池 芯生產線,應用產品的能銷量卻受限。電池 芯生產無處去化,尚未達到量產規模、品質 穩定的成熟階段,就已經電池芯堆滿倉,拖 垮公司的資金流了。但是相對的,下游也因 為採購量不大,難以獲得中國日韓的電池芯廠商的青睞,高品質等級的品質穩定的電池 芯,只能買到第三、四等級的產品,這樣的 窘境一直限制著台灣整體鋰電池供應鏈的發 展。
在2023年,台灣地區因為外銷市場的環 保要求提高與台灣電力供應不足的憂慮,台 灣的綠色能源、儲能備援相對需求也急迫起 來。電動車、充電樁、大型儲能櫃將是台灣 鋰電池的三大市場。
台灣三大集團(台塑、鴻海、台泥)投入巨 資,興建電池芯廠,預計2025年全產能運轉 後,可達到9.5GWh約當量,約當2025年全 球的需求量的0.59%。MoneyDJ理財網調查 估算,台塑產能5GWh、鴻海1.27GWh、台 泥3,3GWh,主要的目標市場也是電動車、 儲能市場。台塑、鴻海的目標應該是電動車 市場,台泥也有類似的打算,但在台灣充電 樁市場卻大有斬獲。
MoneyDJ理財網訪問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 慧啟,劉總估算二萬輛電動車約需1GWh, 然而台灣電池芯三大廠的產能,基本上只夠 本土市場電動車的需求。台灣在面臨缺電危 機的情況下,電價必將上漲、政府也必然要求耗電大戶自行發電與儲電,這會進一步推 升工業用大型、中小型儲能櫃、充電樁等需 求。而台灣可以看得見的產量遠遠不足,預 計至少需要倍數的產能才足以應付所需。而 生產1GWh的成本包括土地、廠房、設備至 少需要30億到40億台幣,現有三大集團的投 資相對的還是太過保守,如果應付本土市場 的需求,要在全球市場上佔到1%產能,就必 須再投入千億,這部分政府的關注、獎勵措 施都還不夠。距2030年只有七年時間,如果 廠商與官方的腳步踏得不夠快,台灣可能在 這塊市場收穫就不夠豐厚。
但進一步擴大產能,就會遇上原材料的供 應問題,最大的鋰礦分布在澳洲、智利與中 國,且都被列為國家重要資源礦藏。這就會 變成本土供應鏈的下一個限制條件。
總結來說,鋰電池市場前景看好,以中 國、歐、美需求最大也發展最快。電動車、 儲能裝置與消費性產品是三大市場。台灣本 土市場與全球市場方向一致,環保要求與缺 電危機是主要驅動力,但是台灣廠商的發展 速度,已經落後三大強權了,如何爭取加快 腳步跟上是台灣的重大挑戰。
全球最大國際調研及管理顧問公司[麥肯錫]2月底於日本能源展發表
[磷酸錳鐵鋰LMFP]
被列為下一世代鋰電池正極材料成長最快速材料,將在2027年市占18%,2030年突破25%
3/5 泓辰材料迎來台大EiMBA、EMBA、台復班的學長姐來訪,一探自製投入13年研發鋰電池正極材料LMFP大廠[泓辰材料]
參訪
LMFP第四代GT客制化配方技術
2500噸全自動化生產線設備
自製智慧數位孿生戰情中心
PS.
根據麥肯錫報告2022年全球鋰電池產能約700GWh,若是每G需求至少1500噸正極材料,整體約100萬噸
2030年約4700GWh產能,將高達600萬噸正極材料
若以麥肯錫的統計2030年25%市占,將需求至少150萬噸的LMFP,以目前每公斤約18-20美金報價,將高達7000億台幣/年,需求產值
全球鋰電池市場趨勢
https://www.maonline.com.tw/article_inside.php?i=798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89oyBe5oMHc1sGMT/?mibextid=oFDknk
2024-03-08